2003年公布的九年一貫課綱,是近年台灣教學內容最大的一次變革。從分科學習,轉為語文、數學、藝術與人文等七大學習領域,並鼓勵將性別平等、生涯發展等七大議題融入教學。課綱鬆綁,並順應地方化潮流,給了地方政府與學校彈性設計的空間。
台灣〉12年國教課綱
與其給釣竿 不如教他釣魚原則
綜合國內外的研究,《遠見》歸納出12項經常被提起的能力,包括批判思考、解決問題、創新創意、合作人際、溝通表達、工作職涯、領導責任、全球意識、財務創業、數位能力、公民意識與健康環保。
亞太經濟合作會(APEC)21個會員經濟體認為,終身學習、問題解決、自我管理與團隊合作,是21世紀最需要的能力。
兩年後即將推動的12年國教課綱,則進一步定義了「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」「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」等九大核心素養,強調「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,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」,以達成「成就每一個孩子」的終極目標。
「我們真的必須重新思考教育,重新設計教育系統,為孩子預備今日和明日需要的能力,」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教育主管瑪琉.裘瓏蓮(Marjo Kyllonen)說。
「學校應該教年輕人生活的能力,而不是把考試分數看得像過去那般重要,」芬蘭知名教育學者派西.薩爾柏格(Pasi Salhberg)撰文說明,芬蘭在上次PISA測驗成績下滑,但是政府並沒有恐慌,未回頭繼續加強數學、閱讀等測驗,反而堅持推動教育改革。芬蘭很清楚,競爭力,不等於考高分的能力。
廣大企業界則從人才需求的角度反推,由蘋果、思科、微軟等國際企業與美國教育部共同創立的「21世紀關鍵能力聯盟」(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,簡稱P21)則相信,成功的關鍵是合作、溝通、社會責任、批判思考及問題解決能力。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儘管12年國教爭議不斷,但全台灣有遠見的老師,已開始教知債務協商識也給能力,從眼前緊迫的升學夾縫中,撐開培養未來能力的空間。
債務協商「不能用過去的知識,解決現在的問題」,這句話再度應驗。
邁入21世紀已15年,但從亞洲、美國、芬蘭,乃至全球跨國組織,對這個答案的追尋卻未曾稍歇。
環境會變,適合環境的競爭力也會變。台灣無法自外於國際趨勢,在變化中建立優勢車貸,是宿命,也是機會。
《遠見》也從全台各縣市教學現場,蒐羅10堂有助培養這些能信用貸款力的課程,這是一群熱血老師們,試圖培養十年後台灣新生代的能力速寫。
例如,中山女高地理科和家政科老師合開的「獵宴——從餐桌看世界」,得到俗稱「緬甸街」的中和華新街買食材,那是泰緬移民的大本營。學習過程吻合P21對「全球意識」能力的描述:了解全球議題,並與非英語系文化的人合作。
進入21世紀後,政經情勢劇變、網路模糊國界、人才流動更加頻繁,科技發展一再突破人類的想像力。「不能用過去的知識,解決現在的問題」,這句話再度應驗。儘管12年國教紛爭不斷,但全台灣有遠見的老師並沒有停止努力,持續探索新的教學法,希望傳授知識同時,也教給學生面對未來世界的本領。《遠見》綜合國內外研究,歸納出包括批判思考、解決問題、創新創意、合作人際、溝通表達、工作職涯等12項常被提起的能力。同時深入各縣市教學現場,蒐羅10堂有助於培養這些能力的課程,一起看見孩子的改變。
學習結合生活 讓知識活起來
2016年8月,芬蘭將啟動新國家課綱,將從「分科教學」轉向「跨學科主題式教學」。會保留原本的單科教學,但將加入更多大範圍的學習主題。
上世紀末,台灣以科技代工站穩參與世界的關鍵席位;但進入21世紀後,人才西進、金融風暴、東南亞移民、網路崛起,一波波都是上世紀的人們從未見過的劇變。
21世紀的孩子,需要哪些能力?
芬蘭〉教育資優生大變革
除了英文、數學等傳統學科,孩子還應當學習創新、資訊科技與生活工作能力(如彈性、領導力、當責等),及全球意識、財務金融、商業創業等。
例如,在信用貸款全球各項教育評鑑中總是名列前茅的北歐國家芬蘭,已在2014年底宣布一項全球矚目的重大變革:
台科大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講座教授黃國禎解釋,過去老師教完知識就考試,但學生遇到實務問題,施展不開,便覺得學問無用。只有把學習與生活結合,才能透過不斷演練,將能力內化,應用在不同情況裡,這才算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綜合幾大組織宣言可以發現,全球的教育趨勢昭然若揭:知識會過時,教知識,不如給能力。
過去常說,「給孩子一條魚,不如給他一根釣竿」,現在得改成「給他一根釣竿,不如教他釣魚原則」。因為,孩子可能會利用數位工具、第三外語等新能力,找出更切合時代的生存之道。
分科改為跨學科教學 統合能力
去年全台瘋傳的「看報紙找工作」學習單,則出自高雄岡山國小老師林晉如。當孩子驚覺,3萬元月薪根本不足以負擔房貸時,立刻明白量入為出的重要。也與P21對財務商業素養「做出適切的個人財務抉擇」的定義,不謀而合。
新北積穗國小老師曾俊夫,則帶著從幼兒園到六年級的孩子寫程式、做機器人。別認為他們不務正業,因為寫程式已成為英美許多國中小的必修課,連美國總統歐巴馬都在學!
10堂課 培養孩子 12種未來能力
還有第一個將高齡化問題融入「長照課」的屏東縣竹田國中、將社會議題設計成哲學思辨課的台北南港高中,都是專業教師巧思與視野的展現。
跨學科學習在芬蘭並非第一次,1980年代就開始推動,進入21世紀後更顯得緊迫而必要。一向予學校高自主權的芬蘭政府,已要求小學到高中,針對7歲到16歲的學生,至少要開出一個跨科課程。
「幫學生培養一輩子有用的能力,比塞給他五年後會落伍的知識重要,」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說得語重心長。
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則曾指出,能在異質社群中工作、自律、使用互動工具與思考力,是未來最需要的能力。
未來,學術取向的學生,將從歐盟、氣候變遷、芬蘭獨立100年等主題課程中,熟悉橫跨語言、地理、經濟等學科;技職導向的孩子,也可能在名為「餐廳服務」的課程中,同時學到數學、語文、溝通與書寫技能。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10堂課-培養孩子-12種未來能力-100329837.html
D9FC85A14526EEB3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