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商時報【賴湘茹】

在「互聯網+」風暴下,熱錢、資金大量湧入大陸影視產業,再加上美國網路影集「紙牌屋」操作大數據大獲成功,互聯網影視作品+大數據成為新顯學,然而,卻已經有分析指出,網路節目的大數據模式,或許正在複製傳統電視媒體的錯誤。

大陸正迎來新一輪「互聯網+」風暴,影視產業正成為「風口下飛起來的豬」,資金、熱錢大量湧入,再加上用戶習慣改變,數據顯示大陸今年將有600部、共7,000集的網路影視節目問世。於此同時,美國網路影集「紙牌屋」操作大數據的成功,更讓大數據運用成為網路點擊保證的代名詞。

只求收視 恐複製失敗

然而,陸媒已有分析指出,網路節目的大數據模式,或許正在複製傳統電視媒體「唯收視率是瞻」所導致的錯誤。

哪家銀行信貸比較好過 各家銀行信貸比較 哪間銀行信貸比較好過事實上,對不少傳統電視人來說,網路節目最讓人羨慕的莫過於後台在精準觀看數據的獲取,以及對反饋數據的快速處理節奏。甚至,將整個大數據運用延伸的製作前端,包關題材、選角、收視年齡層分析、觀眾品味偏好分析等等。

以「紙牌屋」來說,製作方Netflix在整個案子執行前就開始利用大數據分析,透過對觀眾收看習慣的了解, Netflix發現,喜歡看BBC舊版「紙牌屋」的觀眾,同樣個人借貸利率 公教人員低利貸款 車貸低利率也喜歡大衛芬奇(David Fincher)導演的電視劇,或者凱文史貝西(Kevin Spacey)主演的電視劇。

隨著「紙牌屋」廣受歡迎,「大數據」應用就像明星般一夕爆紅,受到熱烈追捧。越來越多的網路劇把「用戶體驗」當做重要的資源。不但誰來演、演什麼都由數據計算得出,而且前一集的評價也會成為下一集調整的依據,觀眾反饋落實的速度遠遠超過傳統的影視劇製作模式。

文匯報引述大陸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朱春陽表示,用戶的暫停、快轉、倒回等一舉一動都被網路記錄,通過量化分析,已經可以直接影響網路劇走向。

一位網路劇製片人表示,與用戶需求無縫接軌、根據用戶體驗隨時改變,是網路劇生產的常態;兩集播出間隔的24小時,前12小時用來分析數據,後12小時用來調整劇情,已經成為一種慣例,「可能在上線前幾小時,後製還在對劇情進行剪輯」。

朱春陽表示,相對於電視收視率調查,網路平台有大量的數據庫,能夠更精準地指出觀眾喜好,為內容走向提供更準信貸貸款 信用貸款率利享優貸 中國信託小額信貸確的指引。

然而,卻已經開始有另一派聲音指出,數據算得出元素卻得不來創意。已有業內人士質疑,「唯點擊是瞻」的網路節目,極有可能落入電視「唯收視是瞻」的窠臼-模仿跟風、追求重口味等問題將逐漸浮出水面。

忽略創意 追求重口味

當前,追求眼球效應而忽略創意元素的負面後果已開始浮現,報導舉例分析,一家製作公司根據網路平台上播出的電視劇和電影,「算」出某一線明星頗受歡迎,於是請他參與網路劇演出,但同時發現這位演員之前的角色多元很難形成有效的數據歸納,最終演員只好以客串的形式露臉。

雖然明星的出現讓這部網路劇的點擊量上升很快,但是劇情和人物之間的「抽離」,卻惹來不少爭議。同時,一些網路節目為了迎合受眾,讓侵犯隱私、虐星、秀奇葩在一些網路真人秀中放大成為賣點。


5429D681FD60B94D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75hp57fr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